闲谈美国:社会文化、教育留学、税务理财、安居置业
闲谈美国:社会文化、教育留学、税务理财、安居置业
2023年10月15日
十月六日的意义
阿拉伯对以色列的首次军事胜利
2023年哈马斯对以色列这次战争的开始,是1973年赎罪日的五十周年,不是今年的赎罪日。以色列的赎罪日是农历八月初十,就是中秋节前五天,以色列采用和中国一样的农历。
1973年的10月6日,以色列赎罪日,埃及和叙利亚南北夹击,同时对以色列发动突然全面袭击。以色列军队仓促两面应战,不败神话被打破;尽管战争始终叙利亚境内和埃及西奈半岛西端的苏伊士运河地区,但这结果也足以使埃及总统萨达特有底气排除阿拉伯世界的异议,几年后同以色列和谈,于1978年签订《戴维营协议》,承认以色列。为纪念这一天,萨达特把首都开罗附近的一座城市命名为“十月六日城”。
萨达特自此每年纪念十月六日。1981年的10月6日,萨达特在庆祝这个日子八周年的阅兵台上,被阿拉伯兄弟的极端激进派刺杀身亡。
10月6日,中国也发生过影响世界历史的事件,1976年。
中东的核战危险
以色列地域狭小,没有战略纵深,常规战争一旦失利就会灭国。电影The Sum of Fears 《恐惧总和》的开头场景,1973年10月6日后的几天,以色列一直有战斗机携带核弹在空中游弋巡航,随时准备玉石俱焚。
阿拉伯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引发核战的危险,要远高于大国之间的冲突。
八十年代初,伊拉克接近于制造出原子弹,多方外交努力无效后,以色列当局悍然冒天下之大不韪,1981年6月初,出动战机,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飞行,穿越约旦和沙特的领空,深入侵犯到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炸毁了伊拉克的核反应堆。此举遭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
1990年8月,萨达姆入侵吞并科威特,包括中国在内的联合国授权,组织联合国军驱逐伊拉克军队,解放科威特;军政首脑们感叹,幸亏以色列九年前摧毁了萨达姆的核能力。
2005年1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坦承,“回头看来,1981年以色列做的,真是件好事。”
当时以色列战机出发的空军基地,在约旦避暑胜地红海海滨城市亚科巴以西几十公里,正在这里休闲的约旦国王侯赛因(先王)恰巧在游艇上看到了以色列刚起飞的战斗机群飞过,老飞行员侯赛因根据战机机种、载弹状况、飞行方向,判断其攻击目标是伊拉克的核反应堆,告诉手下通知伊拉克政府;因为通讯不畅,这么重要的信息居然没能及时到达伊拉克方面,使得以色列的偷袭轻松得手。
事关重大,政治经验、军事经验丰富的约旦老侯赛因国王,如果真要帮伊拉克的萨达姆总统(也姓侯赛因),是不是应该亲自安排通话,保证无误?
阿拉伯人和骆驼
侯赛因国王是阿拉伯人,肯定深知《伊索寓言》里《阿拉伯人和骆驼》的故事:
阿拉伯人有一只骆驼。夜里天很冷,
骆驼把头伸进帐篷问,让我暖暖头吧,阿拉伯人就同意了;
过了一会,骆驼问,让我暖暖脖子吧,阿拉伯人也同意了;
再过一会,骆驼问,让我暖暖身子吧,阿拉伯人又同意了;
最后,骆驼告诉阿拉伯人,帐篷里太拥挤,你到外面去吧!
1981年,阿拉伯人、约旦国王老侯赛因,几年前刚刚在他自己的帐篷(约旦王国)里饱受骆驼之苦,这骆驼就是阿拉法特们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而萨达姆的伊拉克就暗搓搓支持骆驼(阿拉法特)把阿拉伯人(侯赛因国王)从帐篷里踢出去。
约旦内战
与以色列、巴勒斯坦接壤最多的国家约旦,1967年以后,接受了被以色列赶出家园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阿拉法特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以约旦为基地,继续“武装斗争”。以色列有时跨境进入约旦,追击巴解武装成员。毕竟是进入约旦境内,以军打完就撤。1968年3月,以军一次大规模追击行动结束后的撤离,被阿拉法特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渲染宣传为“大捷”,就象越南宣传1979年“北部边界保卫战”的结果为“胜利”一样。
既然只有阿拉法特才能领导阿拉伯对以色列的“大捷”,你侯赛因国王就让贤、由贤者阿拉法特来领导吧(所以萨达特要以命名一座城市来永久纪念、来强调1973年10月6日的胜利)。老侯赛因国王默默地忍过了两次未遂暗杀,终于找到了借口还击:1970年9月初,巴解组织24小时内一口气劫持了三架民航客机到约旦,扣乘客为人质。“是可忍,孰不可忍”。
约旦王国军队发起了驱逐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战争。战争中,叙利亚总统老阿萨德(现阿萨德的父亲)派兵进攻约旦王国的军队,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也蠢蠢欲动。
幸而约旦王国军及时击溃了叙利亚的进攻,从而瓦解了伊拉克可能的落井下石,阿拉法特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从约旦被赶到了黎巴嫩,引发了黎巴嫩十几年的内战……
黎巴嫩内战
地处中东的黎巴嫩是个宗教多元的国家,主流宗教是基督教,著名的诗人艺术家纪伯伦就是基督教徒。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被约旦驱逐到黎巴嫩后没几年,黎巴嫩内战爆发。八十年代初,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最后几分钟的国际新闻中,出镜率最高的当属黎巴嫩总统阿明·杰马耶勒。
《新闻联播》国际新闻后的广告能卖到天价,应该也有这个帅哥的一份贡献。
与基督教各派别的激战当中,阿拉法特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不忘初心:攻击以色列。老阿萨德的叙利亚充当了巴解组织的坚强后盾。
1982年6月,以色列发动了清除黎巴嫩内巴解组织的特别军事行动,与叙利亚军队在黎巴嫩境内发生了直接较量:(军事、科技)史上著名的“贝卡谷地空战”。
根据中国当时可见的媒体报道,“贝卡谷地空战”以军大获全胜:战斗机损失82:0,加上叙利亚29座苏制SAM地对空导弹发射器被摧毁。苏联崩溃后,以色列空军司令伊夫里吹嘘,1991年,有一位1982年在莫斯科任职的捷克将军告知他说,“贝卡谷地空战”摧毁了苏联军方的信心。
漫长的回家路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被赶出黎巴嫩,从某种程度上是黎巴嫩的解放:骆驼被赶走,黎巴嫩内战逐渐结束。
被赶出黎巴嫩的巴解组织总部流落了几个国家,辗转到非洲北部地中海边的突尼斯,在那里继续遥控鼓动巴勒斯坦人在自己的家园起义。突尼斯与以色列不接壤,以色列的应对部门也由军方转向了特工情报机构阿萨德。
1988年4月16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军事首脑瓦齐尔在突尼斯被杀。
瓦齐尔是坚持武装斗争的军事领袖,1964年到中国拜见周总理,建立了他们那一派(法塔赫)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使阿拉法特成为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如果不是政治敏感,瓦齐尔的被刺杀,可以被拍成一部电影:以色列特工经过多次演练,乔装改扮,潜入瓦齐尔的居所……
瓦齐尔被除掉5年后,1993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与以色列签订《奥斯陆协议》相互承认,以色列承诺将所占领土归还巴勒斯坦。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外长佩雷斯获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1995年11月,和谈的以色列总理拉宾被犹太极端激进分子刺杀身亡。
巴解组织终于回到了巴勒斯坦,他们的麻烦还是来自阿拉伯同胞。巴勒斯坦极端激进组织哈马斯2006年赢得了议会选举并实际控制了加沙地带,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从加沙进攻以色列。
阿拉法特的继承者、巴解组织主席、巴勒斯坦名义上的总统阿巴斯,2023年10月15日在书面声明中一度点名谴责了哈马斯:
哈马斯的政策和行动不代表巴勒斯坦人民,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巴解组织的方针政策才是代表巴勒斯坦人民的。
欢迎转发。
转载请标明作者及以下
公众号:chance_gardener
网站: www.uslaowang.com